
近期,咸宁市档案馆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四好、两服务”工作要求,以开展“档案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创新开展机关党支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整理出生医学证明专业档案,让干部在档案整理工作一线提升业务能力。
近年来,咸宁市档案馆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2021年高标准建成新馆、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后,2022年提出“档案业务建设年”,全面推进档案“收、存、管、用”综合业务建设,积极主动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成效明显。今年又提出大力开展“档案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全面提升全体干部的“七个方面能力”,即:档案现代化管理、开放审核、信息化建设、查阅利用、红色档案征集、编研资政、宣传能力,进而提升档案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今年3月,针对市直单位重点民生档案管理分散、群众查档难、保管条件差、容易遗失等突出问题,市档案馆决定对市直重点民生档案开展抢救性保护,动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开展档案整理。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馆中心工作部署,迅速研究印发《咸宁市档案馆机关党支部“党建引领、学业务、提能力、促融合”档案业务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要求每周组织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次集中一天时间,争取用2个月时间,完成新进馆的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整理工作。在档案整理工作中,馆领导主动领取工作任务,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库房整理工作间,全员动手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包括档案的分类、排序、除钉、粘贴、组卷、编页号、装盒、书写卷面等工作流程,由专人负责验收,登记任务完成情况,在支部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布,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浓厚业务竞赛氛围。据统计,咸宁市档案馆共开展档案业务学习实践活动7次,每人每次整理档案200件以上。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5家医院近6万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规范整理工作。目前,咸宁市档案馆正紧锣密鼓开展对馆藏近600卷离退休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