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咸宁市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各类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成效创历史之最,全年共接收档案约15.2万卷,增长率超过原馆藏的80%,进一步优化了馆藏资源结构,丰富了馆藏档案内容,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咸宁市档案馆始终坚持把馆藏资源建设作为档案馆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首要任务,作为有效提升服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能力的重要手段,超前谋划、科学推进、严格把关,全方位、多维度开展档案移交进馆。一是积极开展市委“三重”活动档案建档移交。继续加强市委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建档指导及移交接收。全年已接收武咸同城发展、长江综合门户港、向阳湖文创、乡村旅游发展、大健康产业、竹产业发展、中国桂花城等18个重点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档案数据1643件。二是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单位档案移交工作。共接收本轮机构改革整体职能撤销的5家单位(乡村振兴局、农业执法支队、文旅执法支队、西梁湖管理局、市金融管理局)档案5800多卷进馆。接收上一轮机构改革单位原人防办专业档案1081卷,多次对其他涉改单位(原房产局、工商局、食药监局、质监局等)上门指导,对档案数据对接进行研究指导,根据实际制定不同进馆方案督办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市直重点民生专业档案抢救保护。在去年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干部调配、司法公证等重要民生档案抢救保护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市直各单位到期未移交专业档案抢救保护力度,立足全市档案发展工作实际,制定《民生专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方案(第一批)》,并以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为契机,将符合质量标准的采矿、探矿、土地开发整理、渔政、生态、公证、扶贫等约12万卷民生(专业)档案接收进馆;咸宁市档案馆馆藏民生(专业)档案达到40多种约15.9万卷 ,占比46%。同时积极与第二批重点民生专业档案进馆单位对接,做好明年接收进馆准备。四是常态化做好到期档案和重要声像档案进馆工作。开展到期档案摸底和梳理,按照档案移交接收标准,严把档案接收进口关,全面完成市直单位到期档案的移交进馆任务,全年进馆45个全宗,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同时,督促咸宁电视台完成2023年市主要领导的政务活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声像档案数据583条76.92GB移交进馆。
五是注重学籍档案数据和文化资源档案数据进馆工作。对接咸宁有关大中专学校,做好学籍档案数据移交,共接收7.7万余条学籍档案数据。同时建成文物和非遗专题档案数据库,导入可移动文物数据1100多条、文物普查数据2200多条、非遗项目档案数据184卷,以及非遗项目申报书82个,助力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下一步,咸宁市档案馆将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持续不断改善和优化馆藏结构,构建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富有特色、完整精炼、结构优化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咸宁实践贡献档案力量!